5月,清湛的冰雪融水滋润着昆仑山膝下的片片草场,牧草开始渐渐返青。昆仑山下,三面沙漠、一面群山的十四师一牧场的场部,傍晚上八点半,晚饭后的职工们伴着优美的音乐载歌载舞,一片祥和景象。

一牧场是兵团最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之一,距和田市公里。团场近人中,80%是维吾尔族。建场60多年来,一牧场先后两次受到国务院表彰:年12月,周恩来总理签署奖状,授予一牧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年9月,一牧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一牧场还多次受到自治区、兵团及和田地区表彰。一牧场何以屡获殊荣一牧场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鲜艳,越开越芬芳。

在场部广场南边有个百果园,里面栽满了杏树、核桃树、苹果树······,树上小狗在嬉戏,林中牧场退休老干部麦麦提·吐朗和牧场职工张健漫步其中,“麦麦提大哥,晚上吃的什么?羊肉吃了嘛?”“哎呦,现在这个年纪,羊肉吃不了太多了,晚上做的凉拌蒲公英,很不错。家里还有给你送点呀?”麦麦提·吐朗和张健相识近60年,上一辈就是邻居,随着时间流逝,两家人越走越近,已经变成了亲人一般。

守望相助你是我的好兄弟

一朵美丽的鲜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牧场的民族团结故事像牧场的玫瑰花一样开满了大街小巷。

走进一牧场图尔贡汽车修理部,一牧场职工图尔贡·达伍提和牧场居民刘克林正在给拖拉机打黄油。两人配合默契,一会儿就把拖拉机修理好了。

图尔贡·达伍提和刘克林的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刘克林在和田市与妻子相识相爱,年,一场大病刘克林的妻子过世,刘克林回到妻子的家乡十四师一牧场五连,为妻子料理完后事看到妻子的父母年事已高,于是留在牧场照顾过世妻子的父母。

家乡在吉林省的刘克林在牧场也没有朋友,图尔贡·达伍提和刘克林是邻居,看刘克林独自照顾老人很有孝心,就经常喊刘克林到自家的修理铺帮忙,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好朋友。

刘克林说:“图尔贡大哥是个热心肠,我刚到牧场时,经常主动找我聊天,邀请我到家里吃饭,每次去周边县市游玩,也会带上我,花销我要掏钱,他都不让,全是他在花钱。”“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花一点没关系。平时店里很多活,你都帮忙干也不要钱,大哥都知道。”图尔贡说。

年5月起,图尔贡修理铺的生意越来越好,就提出让刘克林来修理铺上班,每个月按绩效给刘克林开工资,图尔贡手把手的把修理技术教给了刘克林。

图尔贡经常在外面干活很晚回不来,孩子放学没人接,刘克林主动帮忙接送孩子。图尔贡说:“我喜欢跟他在一起,他就是我的亲弟弟,没事一起喝喝酒,聊聊天,生活美得很。”

邻里互帮我们是一家人

十四师一牧场五连职工余云科年到牧场后,看到邻居孤寡老人托乎提汗一个人生活无人照料,就主动担起了照顾托乎提汗的职责,给老人买菜做饭洗衣做饭,把老人当自己的父母对待,就这样一直默默地照顾老人,直到年腊月老人去世,余云科为她操办丧事,他的故事在牧场流传,大家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和余云科无独有偶的另一个十四师五连职工程联才和五连少数民族群众布再那甫·艾买尔也是楼上楼下的邻居,虽然认识不到两年,他们像一家人一样。

每天早上程联才的妻子黄安明都会到布再那甫家两人一起照顾布再那甫90多岁的母亲,为她清理床铺梳洗穿衣。“今天阿姨的精神头好,早上的揪片子吃了这么多?”“妈妈看着你开心,所以吃的多。”两人照顾老人的同时有说有笑。

布再那甫说:“现在家里我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还要种地根本忙不过来,我有时候在地里回不来,黄阿姨就来照顾我妈妈,做她做最喜欢吃的汤饭,我的孩子和黄阿姨的孙子差不多大,就会帮我看孩子。”

两家人居住在楼上楼下,羊圈、鸡圈和田地都在一起,平日里互帮互助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日常。两家人一辆电瓶车下地、一起喂羊、一起吃饭、一起赶巴扎······因为布再那甫和程联才的孩子差不多大,两口子把布再那甫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

程联才说:“布再那甫家有30只羊,20亩核桃地,她一个人干这么多活不容易,每次我过来喂鸡的时候,也会把她家的羊喂一下。地里该播种、除草、打药、采收的时候我和老婆也帮着她干。”布再那甫说:“叔叔阿姨一家人对我好,我们两家人跟一家人一样。”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近年来,十四师一牧场党委始终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作为团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树身边典型、讲身边故事”等措施加强民族团结,现在的牧场每个人都成为了民族团结的参与者、践行者,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互助友爱,亲如一家,民族团结之花在一牧场常开常盛。

来源:多彩昆玉

作者:刘秋月

THEEND

编辑

时孝贤

校对

李保帅

审核

张付涛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xx/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