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www.bdfyy999.com/
一手好牌被打烂的黄奕,在《演员请就位》中用一段《风月》重新捡回了自己的牌面,细腻的表演、仍旧在线的颜值,成功勾起观众的童年回忆。一段戏,成就黄奕的口碑逆转,她被情感争议淹没的演技也终于再次浮出水面,若接下来她在《演员请就位》中有持续稳定的表现,二次翻红不成问题。不过,黄奕离正式翻红还欠一份推动力,陈凯歌导演的旧片《风月》,却先被黄奕给带红了,综艺片段播出后,不少人产生了重温老片的兴趣。陈凯歌口中90年代罕见的女权主题电影是什么样的?黄奕饰演的如意与巩俐的版本又有什么区别?这些都能在《风月》中找到答案。有人因为重温经典再次被张国荣的帅气征服,有人看到了年轻时巩俐的纯真与坚强,也有人被杜可风的摄影吸引。24年前的老片《风月》,经过时间的过度后得到了当代年轻网友的赞赏,也成为实力派演员黄奕看完后颇有共情的佳作。但,这部年轻一代演员想要致敬的经典,曾经却是一部典型的“失败”之作。

01“失败”的经典

如今提到陈凯歌的《风月》,大多数网友甚至媒体都会加一个“经典”前缀,但回到年,舆论对这部当时的新片却不友好。它面世于陈凯歌巅峰作《霸王别姬》之后,原班人马张国荣、巩俐再次携手,拥有天然观众缘,也让大众对作品期待值颇高。然而,《风月》上映后不仅票房惨淡,连口碑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因为差的一极占比更多,让它与“烂片”标签也短暂挂过钩。陈凯歌曾经的老板徐枫,也是《霸王别姬》和《风月》的制作人,多年后再提及《风月》,仍旧忍不住用最初不赞成拍来“甩锅”。即使陈凯歌本人,在《演员请就位》中谈及《风月》时,也是委婉地用了“在我作品中不算出名”来形容,可见当时作品成绩并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状态。口碑与票房都显示,这是大导演陈凯歌一部典型的“失败”之作,然而,为何这部“失败”之作,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逆袭成经典?

02孤独的艺术品

陈凯歌在《演员请就位》中用“天真与孤独,刚强和决绝”来形容电影女主如意,这8个形容词,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陈凯歌与他的《风月》。他在选择作品时不会过多考虑受众,而坚定的要拍自己喜欢的题材、想要表达的主题,甚至自己喜欢的呈现风格。从艺术层次上来说,他对作品的审美很独到,《风月》能够在口碑失利的情况下拿到两金六项提名,并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便是对艺术的认证。电影呈现的人性压抑、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无力抗争,这个主题即使放到当下,都颇有价值,陈凯歌提及罕见女权题材时的骄傲,完全没有水分。但从观影角度来看,《风月》太挑观众了,即使有着张国荣、巩俐的吸引,追求感官体验的观众往往也难撑到电影结局。片中人物的正如制作人徐枫吐槽的那样“太让人讨厌了”,几乎每一个有名字的角度,都以非好感的极致形式呈现给了观众。女主的天真是极致的,极致到可以为了男主先与义弟“试爱”,男主的心理扭曲也是极致的,极致到让人看不到他一丝可取之处,张国荣的颜值除外。同样是被环境扭曲的人物,《霸王别姬》的角色观感便好多了,比如角色对立的蝶衣和菊仙,他们都因私心不满对方,但同时潜意识对彼此有怜惜。人物的极端与可爱都能被观众GET到,观众因可爱的一面包容极端的一面,又因极端的一面怜惜可爱的一面,从而欣赏人、欣赏故事的内核。《风月》的风格化叙事基调与角色一样有个性,可以理解陈凯歌为什么追求“极致”,因为极致更能映衬作品的主题,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但出来的效果就见仁见智了,至少贯穿影片近半戏份的乔家阴森氛围,便让不少观众“被吓退”。艺术纯粹以极端的一面来呈现,普通观众欣赏很吃力,这注定让《风月》只能成为孤独的艺术品,需要有耐心、细腻的观众才能发现它的全面“美”。

03经得起时光打磨的“美”

挑剔观众的艺术,往往最能经得起时光打磨,这也是曾经“失败”的《风月》成为经典的基础原因,它有被致敬、怀念的魅力。如今年轻观众欣赏的,也是《风月》处处透露出的极致艺术追求,即使是吐槽故事不好看的观众,也因会忍不住赞一句不愧是大师之作片中光影艺术、演技等方面的惊艳之处颇多,天才摄影师杜可风镜头下的张国荣仍旧那么帅气,男女主暧昧时的镜头渲染,冲击力很强。在演技方面,虽然北方姑娘巩俐在当时曾被吐槽形象没有江南女子的柔弱娟秀,却用表演完全美诠释了陈凯歌需要的天真、孤独、刚强、决绝。剧中很多配角亦有演技名场面呈现,初出茅庐的周迅便是典型,她贡献了经典的玫瑰花之泪让人过目难忘。周公子这个片段在网上流传也很广,镜头风、眼神有戏,玫瑰花后的一滴泪更给观众无限遐想空间,但角色在电影里戏份极少。这个镜头能成为名场面除了演技还有寓意,小女生的天真纯粹对从事拆白党营造的男主来说是最致命的,让他的卑劣无处掩藏。于是,他的表情在女孩纯粹的眼神中逐渐龟裂,想要逃避这样的注视,而接下来的剧情恰恰是男主被老大要求去欺骗女主。这段简短的戏份,是男主后续被女主打动的折射,表现手法有点像陈凯歌在《演员请就位》中点评张月时的分析。张月的表演在尔冬升、赵薇、郭敬明等人来看都不够真实,因为她饰演的病人太“健康”了,而陈凯歌则观点相反。在他看来,主角的生命状态已经通过枯萎的玫瑰花道具侧写了,这个时候呈现人物内心的状态,要比外形的状态更有力。陈凯歌与其他导演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每个导演对艺术的见解与呈现是不一样的,艺术形态没有标准答案。但从这段分析可以看出,陈凯歌更钟爱细腻、浪漫的艺术呈现,有时候,他的细腻很难被观众直观感受到,听完导演解析,往往才能发现其中的“美”。

04陈凯歌的特长与年轻导演的短板

经得起时光检验的艺术魅力是《风月》能够得到经典称号的基础,但当下观众比24年前的观众更加认可《风月》的价值,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风月》的艺术性,恰巧是当下一些叫座不叫好的电影所欠缺的:深刻有意义的故事主题、有艺术性的光影运镜、精湛的演技。观众长期接触的都是短平快故事、经不起推敲的画面与演技感染,慢慢会发现其中的肤浅,反而会珍惜老牌电影中的艺术感。因此,曾经因为一些缺点而不被看好的老电影,往往在新电影的对比下成了口碑越来越好的经典之作,即使观众仍旧觉得剧情不好看,也会怀念。陈凯歌曾经不被当时观众重视的特长,恰巧成了年轻导演们的短板。在这方面,当下已经能在《演员请就位》中与陈凯歌“平起平坐”的年轻导演郭敬明,恰巧是个中典型。他的代表作《小时代》之所以受到诟病,便是因为缺乏电影艺术诉求与故事的内核价值呈现,把宝全押在如何讨好观众上了。这样的审美在票房上是成功的,甚至,几年时间过去,“烂片”《小时代》也成了一代人“青春记忆”(无奈.jpg),但对电影艺术的贡献却是负面的。七话并不想否认郭敬明式导演的价值,毕竟在某些方面,他们比老牌导演更懂年轻观众,知道市场喜欢什么,懂得什么题材更易成功。郭敬明那句“我不拍电影,所有人就都看贾樟柯了吗”,即使你不喜欢,却也不得不承认有客观依据,如果他和陈凯歌PK新作票房,谁胜谁负还不一定。但,懂得观众喜好的年轻导演不能忽略自己的短板,电影商品也是文化载体,导演们在包装商品的同时,莫忘了电影艺术的初心。希望年轻导演能将自己的长处与老牌导演的长处相融,让国产电影在前辈的基础上拾级而上,而不是让观众只能从旧片中挖掘经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fz/1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