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背后的故事如果生命能够重来
今日音频:-《西游记》背后的故事第七章 (点击圆按钮听音频) 第七章重来 唐玄奘经历了生死劫难,与剩下的随从整理行装,重新踏上西行之路。距离目的地那烂陀还剩一半的路程,刚刚才经历过生死的玄奘,似乎明白了自己此行的真正意义。真正的真理不在目的地,真理伴随着他一路前行的脚步,逐渐从心灵流淌出来。真理是实践出来的,真理是通过前行探索出来的,如果停在原地永远不知道前方有多远,会遇到怎样的风景。 宽广无垠的茫茫雪地中,玄奘与随从车马,在纯白的画面中留下了蜿蜒的足迹,在他们身后是厚重而坚实的脚印。当离别的悲伤逐渐消散,前方迎来了温暖的气息。随着随从的一声呼喊,唐玄奘顺势向前方望去,远方出现了绿洲城池。 生命的曙光将所有人照耀,他们感到了重生的喜悦。他们从未感到活着是如此的美好,活着能够不断地去践行、去成长是多么让人感到幸福。即使路途中充满了泪水与艰辛,但是从另一面也伴随着成长的喜悦,苦与乐本就是一体两面的。佛教常云:人生实苦。苦,是生命造作出来的,它并非是灵魂的底色。灵魂的底色是乐、是喜悦、是开朗、是无限的爱。 灵魂成长的路上,玄奘看到自己从一个被满腹经纶所包裹的僧人外壳,逐渐地脱壳、分离、打破、抽离。本以为壳中的世界实苦,并非真实,只有等到取得真经、寻到真理时,自己才能真正了悟,才能脱离生死的轮回,脱离苦难的壳壳。没想到,在经历了自己的生死与他人的生死之后,他才发现,原来生命在当下活着,并伴随着其他生命的同在,是如此喜悦。玄奘从未想过,竟然活着就能带给他巨大的喜悦,竟然身边剩下的几个随从的存在就能让他如此的感恩与感动。他感恩他们的陪同以及当下的存在,让此时的玄奘感到生命的交融与存在是如此的美好。 玄奘开始明白,自己所孜孜以求的那个目的地,那一部部的真经,是自己意识上的执念。既然真经是记录佛祖的成道之路以及他的所思所想,那么,每个修行者就都是走在佛祖曾经走过的成道之路上。成道有先后,无有高低。佛祖、菩萨、导师给每一个灵魂指引了方向,后面的行道之路全是靠自己悟出来、行出来的。每个灵魂在修行路上,只有自己。 修行,是修自己那颗心;修行,是修掉分别、妄想;修行,是修掉执着、贪求;修行,是修掉固有的知见,打破既定的规则;修行,是修掉抓取,让心可以更加安住于当下的每一步。每一步的前行成长,与周围的对境息息相关。周围的一切都是修行的镜子,照见他人的同时照见自己,借境修心,以假修真。 修行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都是在寻一颗本真的心。本真的心如何才能呈现出来呢?本真的心在过去吗?在未来吗?本真的那颗心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那颗真心就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活在当下的时刻。 如何能活在当下呢?当下是由无数个过去的时间点所组成的结果。每一个当下又由无数个细微的时点所组成。当下的一念、一百念、甚至一千念,又会构成未来的发生。 虽然如此,虽然未来与当下,当下与过去具有因果关系,但是未来却不是当下产生念头与行为所追逐的目的地。这就像来自当下一些细小的幸福并非是过去所产生的念头与行为的结果。比如在上班的路上,抬起头来感受片刻阳光的照耀,清风的微拂;比如在周末的时光,与家人度过温馨的晚餐;比如与许久未见的老友相聚,互诉衷肠。类似这样的幸福都与目的无关,都不是来自当初头脑精心设计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当下它又是如此真实地带给我们满满的幸福感。比起面对豪车豪宅却家庭破碎、四壁空墙的孤单;比起在企业或政权高位上,无人可亲信、亲近、交心的失落,这些细小的幸福,显得如此的珍贵。 珍贵的幸福,是因为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吗?不,它触手可及,就在一转念间,就在将心安住于当下,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jz/10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连载故事西游记03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