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因为「供暖」,北方的室内相比于湿冷的南方,总是特别温暖。但是这种温暖的室内,对一部分特定人群却是极不友好的。他们在温度高一点的室内会脸红发烫,紧张焦虑时会,吃火锅会,泡温泉会......很多人觉得,这是正常反应,不需要特别在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也许他们正是「玫瑰痤疮」患者。

玫瑰痤疮是一种皮肤疾病,但许多人对它还比较陌生,今天,由我们皮肤科界深受大家喜爱的“Q式科普”作者陈奇权医生来为大家深扒一下玫瑰痤疮这个“魔人的小妖精”。

图片来源:giphy

陈奇权

皮肤科博士

就职于医院皮肤科

JEADV、IJD特邀审稿人

《JAAD》中文版翻译组成员

丁香医生优秀科普作者

//

什么是玫瑰痤疮?

//

说到玫瑰痤疮,许多人可能还是没听过的,但是如果说“酒渣鼻”,大家就熟悉了,其实玫瑰痤疮的英文名是Rosacea,只是在中国被翻译成“酒渣鼻”并且在皮肤科界连续使用了几十年。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皮肤科医生、患者才开始使用「玫瑰痤疮」这个名字。每次名字的更换,都代表大家对这个疾病认识的更深一步,更全面一点。

玫瑰痤疮是一种以脸部红斑和丘疹(有时)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屏障异常、神经血管反应性高,所以对热、冷等物理刺激,还有机械刺激,酸、碱等化学刺激等,出现不耐受的刺激反应。

图片来源:google

图片来源:Wikipedia

玫瑰痤疮的诊断/发病机制

▲遗传背景;

▲不恰当的护肤;

▲滥用糖皮质激素;

▲紫外线损伤;

▲过度去角质破坏皮肤屏障;

▲其他炎症性疾病继发;

▲情绪因素。

四大异常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固有免疫功能异常;

▲脉管异常(血管、淋巴管);

▲精神神经异常。

玫瑰痤疮的诊断最主要的是根据患者的面部皮损特征、临床表现、既往病史、用药护肤史和家族史综合判断,一般不需要做什么特殊的检查。目前也没有诊断玫瑰的金标准检查。

玫瑰痤疮是有很明显的遗传背景的疾病,绝大部分患者从小就有特征性的“肤质”,比如从小到大,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比如闷热、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情况下,脸就相比别人更容易潮红,甚至偶有发烫。

图片来源:soogif

另外细心追问的话,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有明显的家族史的,比如母亲、姐妹有类似情况。或者父亲、兄弟就有“酒渣鼻”病史。只不过每个人表现轻重不同,而且很多时候连患者或者家属自己都忽略了。

在这样一个玫瑰痤疮易感“肤质”和典型的“玫瑰痤疮”症状之间,可能也就差了「一次不恰当的激光治疗经历」「一次防晒不够被暴晒的旅行」「一次用了某些刺激或者致敏东西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一管用着很舒服不舍得扔掉的不明药膏」……

很多这样的不经意经历,让原本“其实除了容易红点也没啥问题”的皮肤,过度到了“失控”状态,脸再也不是简单的“容易红”,而是各种接踵而来的“不舒服”,而且反反复复。

当患者真正了解到玫瑰痤疮这个疾病的时候,恐慌、焦虑、无助等情绪又一次让患者失控,这次是心理上的。从此以后,许多患者再也不会心安理得接受「脸红」这个其实伴随自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症状了。一旦出现脸红,他们就会焦虑,会崩溃,甚至再不能接受一点点脸红。

外界诱因刺激下的症状加重,加上心态上的变化诱导症状加剧,这是很多人从单纯的“脸红”过度到“玫瑰痤疮”的经典历程。

玫瑰痤疮诱发因素受累比例

诱发因素

受累比例

太阳暴晒

81%

情绪激动

79%

炎热气候

75%

风吹

57%

剧烈运动

56%

喝酒

52%

热水浴

51%

寒冷气候

46%

辛辣食物

45%

环境潮湿

44%

室内闷热环境

41%

某些护肤产品

41%

热饮

36%

某些化妆品

27%

药物

15%

医源性因素

15%

某些水果

13%

烟熏肉/腊肉

10%

某些蔬菜

9%

日常生活用品

8%

其他因素

24%

*由陈奇权医师整理,参考自美国玫瑰痤疮专题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zp/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