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挤在10陋室,却藏书过万父母的
作者 依依姐 来源 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10平米的家,有多大? 可能不及你家最小的卧室, 可能就是你家厨房+卫生间的面积, 可能多几个人进屋,都难以转身。 但在北京一个10平米的家里,却挤了一家三口。 他们的床,是像学生宿舍一样的上下铺,儿子睡上铺,夫妻俩挤在下铺; 他们的厨房,小到只能容下一个人,没有暖气,没有抽油烟机,冬天在气温零下的寒冷中做饭,还要吹着电风扇散油烟; 在这个小小的家里,更没有洗手间,一家三口只能去公共厕所和浴室,天天如此,年年如是。 有人说,这样的房子,一天也住不下去。 可是这一家人在介绍自己的「陋室」时,父母儒雅平和,孩子乐观活泼,条件虽然艰苦,全家其乐融融。 其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他们的快乐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01 读书,让贫乏的物质,变得丰盛 走进这个家,没有任何亮眼的家具,却几乎每个角落都堆满了书,占据了蜗居的大部分空间。 妈妈说,家里其实有上万藏书。 很多书放不下,不得不存放在奶奶和姥姥家里。 家里也没有电视,他们已经10年没看过电视,但是每天必读书。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一家三口却乐在其中。 妈妈文笔很好,是兼职专栏作家。 每当妈妈开始写作,孩子就会乖乖爬到自己床上,捧起喜欢的书阅读。遇到不懂的会和妈妈交流,然后又各自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 在他们的采访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家里太小,放不下太多衣服,妈妈整个冬天,只有三身衣服。 即便如此,当房屋改造设计师问妈妈的装修要求时,她却说:「我宁可您把这个空间帮我缩一下,然后打一个大一点的书柜。」 哪个女人不爱美?不想有很多漂亮衣服呢?只是和这些比起来,她认为精神世界的丰盈更有价值。 就像她对孩子说的:「宝贝儿,我们物质贫乏,但是精神却很丰富的。」 这个家好像什么都没有,但父母给孩子的精神财富比很多家庭都丰盈。 他们在孩子心中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会伴随孩子一生,长成刻在骨子里的笃定,洋溢在脸上的乐观,印在心底的幸福。 想起看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妈妈向一位老师请教:「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读书?」 老师问她:「你平时读书吗?」 她回答:「很少读。」 老师回答:「从今天开始你每天读书,不出半年,你的孩子自然会爱上读书。」 就像这对蜗居夫妻,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不管物质生活如何,一个从小浸泡在书香里的孩子,一定能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 02 仪式感,让平凡的日子,闪闪发光 当镜头快速扫过他们家的墙壁时,我发现了一个温馨的角落。 这是妈妈精心制作的照片墙,都是平时出去游玩的美好回忆。 虽然家里不够明亮,墙壁也非常简陋,可是每一张精心挑选的照片,简单地用绳子串起来,就是岁月珍贵的馈赠。 和妈妈的小确幸比起来,爸爸更浪漫,他坚持每周给家里买一束鲜花。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一个个闪光的瞬间,拼凑起的美好生活片段,让10平米的小家增添了几分温暖。 房子虽然局促,但他们依然可以把日子过成诗。 张爱玲说: 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 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仪式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感知幸福。 想起一位爸爸,从女儿4岁到27岁,每年都会带她到岳麓山同一地点拍一张照片,还会细心地在每张照片下标明女儿的年龄。 22年来,他记录了女儿从矮到高,从小不点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女儿婚礼那天,当这些照片一张一张播放出来,女儿哭了,在场的好多人都哭了。 女儿说: 那时的我还特不高兴、特郁闷,讨厌照相,殊不知那是您对我细腻的关爱。 到如今看着这一张张照片,这一本本影集,我才深刻体会到您那如山般的父爱。 一份小小的仪式,见证了女大十八变,但爸爸的爱没有变,它会成为女儿心中一辈子的温暖。 村上春树说: 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生活可以偶尔散漫,但永远不要敷衍。 你给予的仪式感自会被人用另一种仪式留住, 它能够让爱人感受到被尊重和珍惜, 让孩子感受到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pl/6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39款单方精油乳香祈祷健康与永生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