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经的起源与真实历史

一、经珠祈祷方式的起源

玫瑰经,又名圣母圣咏。“玫瑰经”一词,拉丁语Rosarium,意为“玫瑰花冠”或“一束玫瑰”。rosa(英语rose)即玫瑰,比喻连串的祷文如玫瑰馨香,敬献于天主与圣母。这名词据说是由道明会士圣文生·斐瑞(味增德·斐瑞,SaintVincentFerrer)推广开来的。玫瑰经是连串的经文,故,用来念经的串珠,我们称之为玫瑰念珠。

重复经文的祈祷方式,早已在人类宗教生活中存在,不论天主教或是其他宗教。

教会初期,旷野的隐修士在小亚细亚和北非一带的旷野度隐修生活,终日祈祷,用一些小石头或结绳来数他们每日该念的经文。据初期教会历史记载:隐修者圣保禄(St.PaultheHermit)每日装上粒石子,每念完一端经文,即抛去一粒,抛完粒即念完一天的经文。类似的记载甚多。

第四世纪以后,隐修士渐渐躲起来,隐修也由独居转变为团体生活他们每日的主要内容是诵经祈祷、默想。当时主要是诵念篇圣咏,暂时不懂拉丁文的修士,便诵念天主经带来代替,即所谓的“天主经集”。凡遇有同道弟兄的死亡,不能作追思弥撒的应该念篇圣咏,尚不会念圣咏的,就以天主经代替,这是一般隐修士们的规矩。要诵念遍的天主经,自然要有一种方法来计算,当时用的是绳结或石头,隐修士们称这种念珠为“天主经”念珠,或“文盲者的日课经”。这个时间大约是十世纪。

初时的隐修士们念“天主经”是一气呵成的,后来,在爱尔兰有人开始把念珠的经文分成三段,每段50遍,当作补赎的经文念,这种方式很快传到欧洲各地,在古手抄本內,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隐修士们应该为恩人诵念三分之二的圣咏或三分之二的念珠经。

十一世纪时,天主经念珠在英国和爱尔兰十分盛行,制作念珠逐渐成了一项小工业,制作念珠的人被称为Pater-noster,伦敦有一条街道名为PaternosterRoad,因为该街上几乎都是制作或出售天主经念珠的铺子。年,威尼斯驻伦敦大使曾记载:他们(英国人)都去参加弥撒和公开诵念“天主经”,女人的手里也常常拿着长长的念珠。

二、圣母经的传播

到了第十二世纪,圣母经广传於教会各地,兴起了“圣母经集”的祈祷方式,即仿效“天主经集”、“圣咏集”,每天诵念一百五十篇圣母经,为敬礼耶稣与圣母;在此之前的热心信徒用天使加俾厄尔的话来赞美圣母,“万福玛利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十一世纪末,教会将了圣妇依撒伯尔称颂圣母的词句:“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儿也是蒙祝福的(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加入在天使的赞语之后,而后加上“耶稣”一词,形成了今日圣母经的前半段。直到十六世纪,脱利腾大公会议,再加上“天主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阿们。”(此为白话文版;文言文版为“天主圣母玛利亚,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后,阿们。”),形成了今日的圣母经。

因此,我们可以说:由“圣咏集”的祈祷,引伸出“天主经集”的祈祷;再由“天主经集”的祈祷,引申出“圣母经集”的祈祷。

根据圣咏集的祈祷方式,往往一百五十篇圣咏分成三次诵念,於是一百五十篇天主经的“天主经集”,也分成了三次五十篇;“圣母经集”祈祷当然也照样跟进。“圣母经集”与“天主经集”一定有互相的关连,现在每端玫瑰经开始,须念一遍天主经是不可否认的明证;而每端的结束有圣三光荣颂,又是玫瑰经与圣咏集祈祷相关的证据,因为在教会的日课经,每篇圣咏之后,都加念圣三光荣颂一遍,这是传统。

十三世纪初,冈定堡主教斯德望(Stephen)曾按当时圣咏写成了圣母圣咏经,圣热罗尼莫和圣博纳文德(Bonaventure)曾追效,圣文都拉之圣母圣咏则分为三部,每部五十节,第一部分的开端用Ave;第二部份的开端用Salve;第三部分的开端用Gaudeo。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玫瑰经分成三部奥迹的雏形,即欢喜、痛苦、荣福。

三、玫瑰经的形成

至于玫瑰经何时成为现在的玫瑰经,历史家认为是自十四世纪末的熙笃会修士亨利艾格,他将每五十遍圣母经分成五端,每端包含一遍天主经、十遍圣母经、一遍圣三光荣颂。而念珠,自然也是跟着改变,每串53小珠,6大珠及一苦像,每小珠念圣母经,大珠念天主经及圣三光荣颂。

构成玫瑰经,不单是口诵的经文,主要部分是奥迹的默想。因此,倘若有人单念天主经、圣母经和圣三光荣颂,而不加入奥迹默想,就不能算为教会所称的玫瑰经。教宗保禄六世曾说:“玫瑰经缺少了默想,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这样的诵念,容易沦为机械式的重复其形式而已。”

大约十五世纪中叶,嘉尔本会隐修士多明我布斯在玫瑰经中引进了基督奥迹(即福音书),并传扬奥迹的默想,要口诵经文、心想奥迹,来念玫瑰经,形成了今日的玫瑰经。

当时的整串玫瑰经有三份,每份五端,每端有基督奥迹默想、一遍天主经、十遍圣母经、一遍圣三光荣颂。这些奥迹分为:欢喜五端:救主降生奥迹;痛苦五端:耶稣苦难救赎奥迹;荣福五端:耶稣复活后的奥迹。不过,各地诵念玫瑰经的方式不同,有的边诵念边默想,有的是在诵念圣母经之前默想,也有的是在诵念天主经之前默想。因而,至今还有的地方玫瑰经念珠是63颗珠子,也称之为圣母念珠。

十五世纪末叶,道明会会士洛亚伦大力推动下,玫瑰经敬礼广传到整个教会,成为教友最喜爱的祈祷之一。而且这种祈祷很容,无论智愚鸿儒白丁,都可运用自在,得心应手,真是天大的恩赐,教友因此而得益无穷。

年10月16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又增添了“光明五端:耶稣传福音奥迹”,使得玫瑰经更加完整(参阅corona)。

四、关于圣道明与玫瑰经的传说

关于圣道明是玫瑰经创始人的说法,最早见于十五世纪极力推行玫瑰经的道明会士洛亚伦(AlaindelaRupe),在他的《辩护书》中,我们才看到他的主张,即玫瑰经为圣道明所创始;其实圣道明是十二世纪的人士,为何经过二三世纪的沉默,才有这传说。何况在关于圣道明的文件中,例如他列品的档案,他早期的行实、他每日所宣讲的道理、中世纪的艺术等,我们都找不到圣道明与玫瑰经起源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圣道明受圣母启示,在宣道时,领导教友虔诚诵念天主经及圣母经,即当时的“天主经集”、“圣母经集”,因此而被传说为玫瑰经的创始者,但这毕竟是传说。

权威历史学家,道明会士艾恰尔德(Echard)曾这样评论:“亚伦的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但其著作中常有捏造之处,富有幻想性,他能写出沒有的事实”。如此看来,亚伦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而创造了玫瑰经的起源传说。大约在公元年以后,洛亚伦描写圣道明获得了一次显示,圣母显现给他,递给他玫瑰念珠,命他传扬这敬礼。这种幻想便藉着他生动的笔墨与画像遍传各地,成了今日的讹传。

《玫瑰经故事》的作者肖(J.G.Shaw)认为,亚伦也许以为玫瑰经是圣母赐予道明会的一项独有的特恩,因而以自己的会祖圣道明作代表;另一种可能是亚伦以考据而说玫瑰经是创自圣道明,而此道明非彼道明,他应是嘉尔本会士的道明布斯(多明我布斯,DominicofPrussia)。而他却实是玫瑰经奥迹默想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明会的会祖圣道明。这种混乱的错误也是可能的,正如我们今日许多人将《你就是耶稣》的作者张学良与民国少帅张学良混为一谈,其实,此张学良非彼张学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也许圣母显现给洛亚伦,命他传扬玫瑰经,而许多作者认为,诵念玫瑰经的殊恩是圣母对亚伦说的,而亚伦本人也是玫瑰经善会的第一个创办人,曾竭力传扬玫瑰经。因此,亚伦可能将自己的功绩和所见的显现全归于会祖圣道明,因而有了圣道明是玫瑰经创始人的传说。

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道明会总主教麦尼阁老曾说:“洛亚伦论圣道明见的显现和讨论玫瑰经的道理,都不能视为有历史的价值。”道明会的著名神学家格日登亦曾严责亚伦描述的玫瑰经故事有碍历史正观。

其实,道明会历史上最初提及“万福玛利亚”的经文是在年所召开的总会议上,议决辅理修士当念完天主经后加念一篇“万福玛利亚”,而那时,已是圣道明死后45年。

五、结论

历代教宗曾竭力赞扬与推崇玫瑰经敬礼,至少有十多位教宗用劝谕或通谕,勉励教友诵念玫瑰经,但他们的训示不涉及玫瑰经的历史。最早的文件可能是年,教宗亚历山大六世颁赐玫瑰经各种大赦的敕书。在这些文件中,凡涉及玫瑰经起源于圣道明一事,都加上“据传说”、“热诚者相信”等词句,明显地,教廷也不认为玫瑰经是源自圣道明。

真福苏斯德枢机(CardinalSchuster)讲论玫瑰经的起源说道,“从历史的证明上,我们不能把玫瑰经的起源归于圣道明,因为这早已是公教徒的一项热心神功。只是到了十五世纪,才由洛亚伦讹传玫瑰经起源于圣道明。然而,玫瑰经能有迅速的传播,作为教友的一项普遍的热心神功,道明会士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

Echard,《道明会历史》,道明会出版。

《圣道明传》,道明会出版。

J.G.Shaw,《玫瑰经故事》。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RosariumVirginisMariae),宗座牧函,年10月16日。

《玫瑰经二十端奥迹》,天主教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办事处出版,年12月。

如何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
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pl/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