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京城最美的玫瑰中国最后的贵族年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她在有限的年华里 为祖国倾尽了所有的感情 化为灰烬,却开成了玫瑰 纵使岁月流逝,时代更迭 这朵玫瑰 却依旧芳香四溢…… 岁月难掩其风华,丹青难写是精神 今天,是“中国最后的贵族” 李佩先生逝世1周年纪念日 玫瑰虽谢,余香却永存 李佩在人们心中是美丽的化身 是博学、爱心与优雅的象征 钱、年龄,于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 她这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 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 晚年的她用10多年时间开设了多场 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 “中关村大讲坛” 她桃李满天下 是两弹一勋的遗孀,著名的语言学家 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人”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 见过清末民初的辫子,日本人的刀 美国的摩天大楼 以及中国的起起伏伏 她的胃曾装过胡适家的肉菜 林家翘家的饺子,钱学森家的西餐 那个时候,厨艺很差的周培源 只有洗碗的份儿 回看这朵“铿锵玫瑰”的一生 从到 99载的潮起潮落浮浮沉沉 99载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她亲历了近百年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也与许多名人有交集 可谓是相当“传奇” 而如今 对于这位“传奇人物” 年轻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悲也!痛也! 才女初长成 年,李佩在北京出生 她的家族是书香门第 作为家中长女,父亲为其取名为“李佩珍” 当时,虽然父亲对儿女们很宠爱 但他思想却比较封建,不允许女孩上大学 所幸母亲很支持女儿念书 最终,在家庭内部的抗争与妥协之后 李佩才终于如愿以偿的进了学校 (左一:李佩) 年,她从贝满女中毕业 并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上了 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 父母要求李佩必须上女子文理学院 但她不为所动,最后坚持选择了北京大学 进入“最时髦”的经济系 进入大学后,她就“自作主张”的 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佩” 与那些柔情的女子不同 她骨子里就带着一种刚毅和坚强 所以,她认为 珍珠这类一听就脂粉气十足的字眼 跟自己实在不搭,所幸就去掉吧 年,“七七事变”爆发 北京沦陷,大学也陆续停课 李佩便跟随家人搬到了天津租界避难 在所有人都在考虑生死存亡的时刻 她却一直想找个安定的地方继续读书 于是偷偷离家去了西南联大求学 因为性格活跃热情 她在西南联大还曾当选学生会副会长 年,李佩从西南联大毕业后 便去了重庆的中国劳动协会工作 这是当时的进步协会 旨在“研究劳动问题,积极唤起劳动界本身觉悟, 促进全国民众服务精神” 协会成员里既有中共地下党员,也有进步人士 (右二:李佩)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 年9月,她便作为朱学范的助手 一同前往巴黎参加国际工联的成立大会 在会上,她还见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发 当时还发生一个小插曲 在为邓发送行的时候 李佩看到他带了一幅精心包裹的油画,十分好奇 一问才知道是毕加索赠送给毛泽东的 托他带到延安 可惜飞机在飞赴延安途中失事,邓发遇难 那幅珍贵的油画也被毁掉了 李佩因此成了这幅油画唯一的见证人 (左起:陈家康、李佩、邓发、朱学范) 回国后,她又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 在重庆的那几年 她几乎每天都风雨无阻赶电车往返于周公馆 忙碌的身影 甚至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又去上海待了半年 年2月 在美国工会教育项目主管的推荐下 她得到远赴康奈尔大学学习的机会 在那里,她也邂逅了一生的挚爱 ——年轻的华裔航空学教授郭永怀 不忘的爱国情怀 说起来,郭永怀与李佩还是校友 两人都曾就读于北京大学 又都在抗战开始后转赴西南联大 谈起这段爱情的缘起,李佩也曾回忆说 在西南联大时期,他们就彼此知道对方了 因为“理学院和女生宿舍是挨着的 出入那条风竹街都能看到”,但两人并不熟识 年春天,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一个是北国农家子,一个是南国窈窕女 才子配佳人 他们的结合,在当时一度传为佳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jz/1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送玫瑰送什么盘点中国文化里的情人花
- 下一篇文章: 全面介绍和田玫瑰花茶的价值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