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深度解读
福利
本部分选择的题目范围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话题五花八门,所选材料长度适中,题型、题量、难度与去年持平,主要包括选词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注意相关的热点话题和日常积累。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下列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新技术的发展是造成中国文化“小时代”的直接原因 B.技术手段的升级发展引起文化焦虑 C.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必须对新技术适当拒绝 D.电脑和手机可以拯救阅读 B。中公解析:A项的“直接原因”无法从文段推出。由“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无法推出C项的“适当拒绝”、D项的“电脑和手机可以拯救阅读”。B项符合文段提出的在技术升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空气日益稀薄的担忧的含义。故本题答案为B。 二、数量关系 年辽宁省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部分仍然只含有数学运算题,与往年相比,题量保持为10道,难度水平一般,考查的题型仍以传统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年龄问题等为主。考查方向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巧妙使用,考生无需大量计算,只要对题干信息稍作整理,寻找到解题关键点,即可进行解答。 某商业银行的总利润P与贷款数量Q之间的函数关系为:P=+Q-Q2 当贷款数量为()万元时,总利润最大。 A.B. C.D. C。中公解析: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的判定公式直接计算,当 时,P取得最大值,故选C。 三、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同年4月份的多省公务员考试相比,题量由20道题变为了30道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到时事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生活、人文历史、辽宁省情时政等,而且比较注重考查考生对于时事政治的了解,如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风”问题、G20峰会、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等。虽然整体的题量增加了10道,但是在试题的难度同以往相比降低了很多,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常识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如中国经济新常态、创新、雾霾治理与绿色发展、民族和传统节日等。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 A.芙蓉花B.牡丹花C.紫荆花D.玫瑰花 C。中公解析:紫荆花首次在年被选定为香港的市花,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更用作特区区徽,紫荆花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故本题答案选C。 四、判断推理 年辽宁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部分题量为20道。考查的内容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题型。具体的考试特点如下: 1.图形推理考查题量与去年持平,包括顺推型、分类型和空间型三种传统题型,属于常规考查规律,难度不变。 2.定义判断考查题量较去年减少3道,考查形式包括单定义和多定义两种,涵盖心理学、行政学、法律学等各个方面。 3.类比推理考查题量较去年减少3道,考查形式只涉及两词型和三词型,且以两词型为主,对当型则并未考查,其考点主要有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常识关系等。 4.逻辑判断考查题量较去年减少3道,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均有涉及。可能性推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必然性推理则考查相应的推理规则。 超限效应,是指当人们所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时,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超限效应的是: A.在图书馆工作的小林因为媳妇总是埋怨他挣不到钱,一赌气辞职下海和朋友到南方做生意去了 B.小王买彩票中了大奖,兴奋得一夜未眠 C.小方因工作绩效不好,多次受到领导的批评后,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D.小华连续加班一周,感到非常疲惫,因琐事与家人大吵 B。中公解析:超限效应的定义要点是: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②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A、C、D三项均符合定义;B项“兴奋得一夜未眠”并未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不符合要点②。故答案选B。 五、资料分析 年辽宁省行测考试资料部分题量为20道,难度水平一般,重点考查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和倍数等概念,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快速查找数据、列式并进行准确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万亿元,增加14.9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万亿元,增加12.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万亿元,增加12.6万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增长率高于存款的增长率 B.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增长率低于存款的增长率 C.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数量低于存款的数量 D.年初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数量低于存款的数量 B。中公解析:本题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选项,观察四个选项,A、B两项说法矛盾,故必有一真一假,排除C、D。根据第一段材料,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增长率为 ,存款同比增长率为 ,B项说法错误,选择B。 重要提示:试题来源于网络,由中公教育搜集整理 申论真题解读 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已落下帷幕。中公教育专家第一时间对辽宁省考申论进行整体解读,研究发现,年辽宁省考申论试卷聚焦“底线意识”这一主题。 一、申论主题及材料特点 (一)主题特点 辽宁申论的试卷命题主题选择不再单一化,近年来,以复合领域主题考查的特点越来越突出。而且,材料内容更接“地气”,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今年辽宁申论考查了“底线意识”这个主题,涉及了社会+文化领域,同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材料特点 年辽宁申论试卷的材料涉及底线意识的多个方面,如交通事故中男司机受到利益侵犯后突破底线的行为、农村摆酒宴触及的道德问题、高校毕业论文查重不及格、网络空间触及法律底线、公民无安全防范意识等,内容包括问题阐述、理解分析、对策表述等,而且基本上材料都能对应一个问题,条理清晰。 -辽宁申论主题、归属领域、材料则数一览表 二、申论试题特点 辽宁申论试卷每年都包含四种试题类型。今年也不例外,四道题目,分别为概括、分析和对策和文章论述题。 -辽宁申论题量、作答字数、试题类型一览表 第一题,要求根据资料3,概括所列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风险。作答时考生须注意概括准确,作答有条理,同时按照要求在规定字数内作答。 第二题,要求谈谈对词语的理解。考生作答时要注意理解深刻、观点要正确。 第三题,针对材料问题提出对策。作答此类题目时需要首先明确问题所在,其次针对性的提出有效措施。 第四题,围绕主题写文章。考生作答时要自选角度,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语言上要流畅。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guihuaa.com/mghjz/1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考首日三水4364名考生顺利应考
- 下一篇文章: 教学设计题的基本结构与类型